本文轉自中國科學報
作者|唐鳳
古語云“病從口入”,其實除了飲食衛(wèi)生,口腔里的小小“原住民”一樣不容忽視。
生活在我們嘴里的成千上萬種微生物,不僅與健康息息相關,甚至還是人類進化史的“記錄者”,但人們對它們的進化知之甚少。
5月11日,在發(fā)表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一項新研究中,一個由德國馬普學會人類歷史科學研究所領銜的多學科國際研究小組,調查了非洲原始人口腔微生物的進化歷史,并得出關于早期人類行為及微生物群進化的新見解。
《中國科學報》從該所獲悉,這是迄今為止對古老口腔微生物群最大規(guī)模的一項研究。來自13個國家41個機構的研究人員,分析了120多個代表靈長類和人類進化關鍵點個體的牙垢。
小細菌不“簡單”
口腔微生物群是人體內最多樣化的微生物群落之一,目前估計有600多種分類。
而且,口腔包含至少6種不同的生境,但牙齒生物膜,包括上下牙齦菌斑,是最具多樣性并且在臨床上是最重要的。
目前,與之相關的齲齒和牙周炎等牙科疾病造成了不小的健康負擔,而口腔微生物還與口腔外的其他疾病有關。
科學家已經(jīng)知道大約70%的口腔細菌基因組成。美國福賽斯研究所等機構的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在長期饑餓實驗中,3種腸桿菌科相關細菌比其他所有口腔細菌都活得長。該菌群的許多菌種已知都會在醫(yī)院引起感染。
例如,一些克雷伯氏菌比良性“鄰居”在唾液混合物中存活時間更長,而多次耐抗生素克雷伯氏菌的致命暴發(fā)都可以追溯到醫(yī)院水槽和排水道。
這些結果有助于解釋某些危險細菌是如何在無菌的醫(yī)院環(huán)境中存活并感染病人的。
相關論文2019年刊登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此外,研究人員認為,口腔健康在預防癌癥方面可能有重要作用。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研究人員在《腸道》上發(fā)表的一項研究表明,囊性胰腺腫瘤中是否存在口腔細菌,與腫瘤嚴重程度有關。
研究人員對在胰腺中發(fā)現(xiàn)口腔細菌感到驚訝,該結果有助于重新評價細菌在胰腺囊腫發(fā)展中的作用,從而有望提高胰腺癌的診斷和治療水平。
然而除了健康影響,這些微生物還能告訴人們更古老的歷史故事。
在人的一生中,牙齒生物膜會反復鈣化形成牙石,這是口腔微生物群的一種長期、穩(wěn)定記錄。之前,考古學研究已經(jīng)證明,牙石可以保存5萬年前的真實口腔細菌元基因組。
最古老口腔微生物
此次,研究人員分析了過去10萬年間人類和尼安德特人的口腔生物膜,并與黑猩猩、大猩猩和吼猴進行了比較。
但研究幾十萬年前的DNA是一項極具挑戰(zhàn)性的工作,就像考古學家要黏合破碎的罐子一樣,研究人員也必須將遠古基因組碎片拼湊在一起,以便重建過去的完整圖景。
研究人員開發(fā)了新的工具和計算方法,用于分析數(shù)十億DNA片段,并確認了保存在牙齒化石中早已死亡的細菌群落。
利用這些新工具,研究人員重建了塞爾維亞Pesturina洞穴10萬年前的尼安德特人的口腔微生物組,這是成功重建的最古老口腔微生物組。
該論文主要作者、馬普學會人類歷史科學研究所的James Fellows Yates告訴記者:“口腔微生物組的細菌DNA保存時間至少是之前認為的兩倍?!?/font>
在化石中,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了10組細菌,它們是靈長類口腔微生物組的成員,一些已存在了4000多萬年,至今仍在人類及其靈長類“親屬”間共享。
雖然這些細菌數(shù)量驚人,但人們對它們的研究很少,有些甚至連種名都沒有。
福賽斯研究所高級研究員Floyd Dewhirst說:“許多最重要的類群特征被描述得很差,我們仍在了解這些群落的新成員,相關結果為我們提供了進行完整鑒定的新目標菌種?!?/font>
此外,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人類和尼安德特人的口腔微生物群特別相似,但兩者之間仍有一些小區(qū)別,而這些差異記錄了遠古人類的進化故事。
馬普學會人類歷史科學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員Irina Velsko告訴記者:“口腔細菌為重建數(shù)萬年前人類和尼安德特人的互動提供了一個意想不到的機會。人類和微生物進化生物學的交集令人著迷?!?/font>
講述過去的故事
當研究人員仔細觀察這些差異后,他們發(fā)現(xiàn),生活在冰河時代的歐洲遠古人類與尼安德特人共享一些菌株。
由于口腔微生物群通常是在兒童早期從照顧者那里獲得的,這種共享可能反映了早期人類與尼安德特人曾聯(lián)姻并共同養(yǎng)育子女。這也已經(jīng)被在人類基因組中發(fā)現(xiàn)的尼安德特人DNA所證明。
但在大約1.4萬年前,類似尼安德特人的口腔菌株就不再存在于人類身上了,而這正是上一個冰河時代末期,歐洲人口發(fā)生大量更替的時期。
此外,令研究人員感到驚訝的是,現(xiàn)代人和尼安德特人身上都存在的鏈球菌亞群,似乎在人的早期進化中特別適應了消耗淀粉。
這表明,早在農業(yè)出現(xiàn)之前,甚至在現(xiàn)代人進化之前,淀粉類食物在人類飲食中就很重要了。
淀粉類食物,如植物根、塊莖和種子,都是豐富的能量來源。之前有研究認為,向淀粉類食物的轉變,可能幫助人類祖先長出了特有的巨大大腦。
“我們發(fā)現(xiàn)淀粉酶結合是一種明顯的同源特異性特征,表明在人類進化早期,微生物也適應了富含淀粉的飲食。”研究人員在論文中寫道。
“重建最古老祖先的食譜是一項艱巨的挑戰(zhàn),但口腔細菌可能為理解人類早期飲食變化提供了重要線索?!?/font>
該研究首席高級作者、哈佛大學和馬普學會人類歷史科學研究所聯(lián)合教授 Christina Warinner說,“細菌基因組的進化速度比人類基因組快得多,這使我們的微生物組成為人類遙遠和近期進化歷史中重大事件的一個特別敏感的指標?!?/font>
“該研究表明,將現(xiàn)代人微生物組的進化研究與野生靈長類和古代人的宏基因組數(shù)據(jù)相結合,為了解人類祖先口腔微生物組的狀態(tài)、微生物與宿主關系,以及現(xiàn)代人和尼安德特人進化中的重大事件提供了有價值的見解?!毖芯咳藛T寫道。
在我們牙齒上生長、每天都要小心刷掉的不起眼的細菌斑,并不是沒有故事的小不點。
關注【深圳科普】微信公眾號,在對話框:
回復【最新活動】,了解近期科普活動
回復【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動
回復【研學營】,了解最新科普研學營
回復【科普課堂】,了解最新科普課堂
回復【科普書籍】,了解最新科普書籍
回復【團體定制】,了解最新團體定制活動
回復【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詳情
回復【觀鳥知識】,學習觀鳥相關科普知識
回復【博物學院】,了解更多博物學院活動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