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科普:我們?yōu)楹螘撩宰约旱拿烂矡o法自拔?
來源:神經前研
發(fā)布時間:2021-04-30
瀏覽次數:886
自我的面孔對人類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它代表著一個人的身份以及自我感知。

?

image.png

圖片來源:cottonbro from Pexels

?

?

撰文:Orange Soda

編輯:阿莫東森

?

自我的面孔對人類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它代表著一個人的身份以及自我感知。相應的,面孔也有著認知上的優(yōu)勢,大腦處理自我面孔的速度要比他人面孔信息更快(即使是和很熟悉的他人面孔相比)。自我面孔的特殊性不僅僅體現在行為層面,fMRI成像研究報告了一些腦區(qū)對自我面孔的反應要比他人面孔強。并且,當一個人的面孔由于化妝或者P圖顯得更好看時,會激活多巴胺獎勵通路,例如腹側被蓋區(qū)(ventral tegmental area,VTA)還有伏核(nucleus accumbens,NA),但他人面孔就沒有出現這種效應。相反,和恐懼情緒相關的杏仁核則對他人面孔反應更強。有趣的是,有時候這種現象的發(fā)生甚至是無意識的。

?

Ota和Nakano設計了一個小實驗來探究人們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對不同種類面孔的識別機制。實驗包括22名20-25歲的女性被試,在fMRI掃描之前研究者給每位被試的面孔拍10張照片(無情緒;分別為正臉,發(fā)“a”,”i”,”u”,“e”,“o”,以及臉向左、右、上、下分別傾斜)。另外研究者還采集了13名其它女性(20-25歲)的不同表情的照片。接著研究者給這些照片美顏:放大眼睛和瞳孔,并且為他們瘦臉,程度分為輕微和極端兩種水平(Fig. 1B)。輕微美顏處理是通過將眼睛放大1.1倍,瞳孔放大1.1倍,將下半臉瘦至原來的0.9倍;極端美顏是通過將眼睛放大1.21倍,瞳孔放大1.21倍,瘦臉至0.81倍。

?

?

?

image.png

Fig. 1 | 實驗設計

?

Ota&Nakano, Cerebral Cortex

?

?

?

在實驗中,首先呈現100ms的無意義圖像,然后呈現一張面孔照片25ms(Fig. 1A),接著再呈現無意義的圖像500ms。由于面孔照片呈現的時間很短,使得被試實際上意識不到面孔照片的出現(如果被試察覺到面孔照片則需要按鍵報告,為了確定被試集中,14%的試次中面孔照片會呈現200ms)。

?

?

image.png

Fig. 2 | 對自我面孔和他人面孔反應不同的腦區(qū)

?

Ota&Nakano, Cerebral Cortex

?

?

?

Ota和Nakano的實驗結果揭示了VTA參與表征無意識下自我面孔的優(yōu)勢。值得注意的是,要表現出自我面孔優(yōu)勢效應,必須要建立在能夠將自我面孔和他人面孔區(qū)分開的前提下。而在大腦中參與加工面孔的區(qū)域包括梭狀回面孔區(qū)(fusiform face area)還有針葉面孔區(qū)(occipital face area)。由此引出的一個問題就是大腦是如何在無意識下區(qū)分自我面孔和他人面孔的。

?

另一方面,Ota和Nakano另一個實驗的結果表明極度美顏的面孔不會激活和自我面孔相關的腦區(qū)(并不會被識別為自我面孔)。在當前的研究中卻未觀察到美顏程度的顯著效應,這可能說明面部形狀僅僅影響有意識的面孔識別,而不會影響無意識的面孔識別。


關注【深圳科普】微信公眾號,在對話框:
回復【最新活動】,了解近期科普活動
回復【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動
回復【研學營】,了解最新科普研學營
回復【科普課堂】,了解最新科普課堂
回復【科普書籍】,了解最新科普書籍
回復【團體定制】,了解最新團體定制活動
回復【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詳情
回復【觀鳥知識】,學習觀鳥相關科普知識
回復【博物學院】,了解更多博物學院活動詳情

聽說,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
做科普,我們是認真的!
掃描關注深i科普公眾號
加入科普活動群
  • 參加最新科普活動
  • 認識科普小朋友
  • 成為科學小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