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普:猩猩與人有多遠?它是史上最像人的黑猩猩,曾被認為是過渡人種
來源:科學信仰
發(fā)布時間:2021-03-04
瀏覽次數(shù):1404

在地球上已知的150多萬種動物中,黑猩猩無疑是與人類最為接近的,兩者的基因相似度高達98%。黑猩猩與人類的基因只相差了2%?是的,不過并非全部基因。

在我們將一種生物的基因與人類進行對比的時候,實際上使用的是編碼基因,這是因為在生物體內(nèi)發(fā)揮功能的基因大多是編碼基因,而編碼基因在整個DNA序列之中的占比不超過2%,所以當我們說黑猩猩與人的基因相似度高達98%的時候,實際上說的是編碼基因的相似度達到了98%,而并非整個DNA序列。編碼基因的高度相似,使得黑猩猩在一定程度上具備了與人類相似的外在特征,而黑猩猩的基因之所以能夠與人類如此接近,原因就在于二者在進化之路上是最晚分離的。早在3000萬年以前,猿類便與猴子分化成了猴科與人猿總科。

大約在600萬年以前,人族與大猩猩實現(xiàn)了進化分離,而到了500萬年以前,我們的祖先智人才與黑猩猩分道揚鑣。

在進化之路上,黑猩猩是與人類最后分離的,但不可否認的是,從外在特征和智力水平上來看,黑猩猩又與人類差距甚遠,這也導致了很多人至今都不相信人與猩猩有著一個共同的祖先。其實,不僅普通人對此有所疑問,科學家們對此也是心存疑慮,于是一些科學家開始懷疑,在猩猩與人之間還存在著一種未知的過渡人種。

雖然產(chǎn)生了這種懷疑,但一直苦于沒有證據(jù),直到一只特殊黑猩猩的出現(xiàn)。1958年,在剛果地區(qū),當?shù)厝瞬东@了一只外形獨特的黑猩猩,說其獨特,是因為與其它黑猩猩相比,這只黑猩猩更像人。

從外貌上來看,這只獨特的黑猩猩的嘴并沒有過分向前凸起,這使得它的容貌特征與人類更為接近,而從行為上來看,這只黑猩猩始終直立行走,而且行走的姿態(tài)與其它黑猩猩截然不同,如果加一個形容詞,就是更加“文明”。

兩年之后,馴獸師弗蘭克和珍妮特來到了非洲,他們發(fā)現(xiàn)了這只黑猩猩,并將其買了下來,取名為“奧利弗”。此后,奧利弗便開始為世人所知。不過奧利弗真正大出風頭還是在15年之后,1975年,一位叫做米勒的律師花費8000美元從兩位馴獸師的手里買走了奧利弗,之后便帶著奧利弗踏上了它的“演藝之路”。他們開始輾轉(zhuǎn)于世界各地進行展覽并參加電視節(jié)目的錄制,名聲大噪的奧利弗很快便引起了科學界的持續(xù)關注,而此時的奧利弗已經(jīng)比剛捕獲時更像人了。

由于長期與人類在一起生活,奧利弗養(yǎng)成了很多人類特有的生活習慣,此時的奧利弗不僅能夠從事簡單的家務勞動,甚至還開始吸煙和飲用咖啡。

更為有趣的是,奧利弗非常喜歡和女性呆在一起,但對于雌性黑猩猩卻并無興趣,當然了,此處并沒有什么狗血的劇情,奧利弗是一只非常文明的猩猩。有了這些特征的加持,一些科學家們開始懷疑奧利弗就是人與猩猩之間的過渡人種,不過這也僅僅只能是懷疑,因為奧利弗是一個特例,在捕獲奧利弗的剛果當?shù)兀贈]有發(fā)現(xiàn)一只與奧利弗相同的黑猩猩。

不過要判斷一個物種到底是什么,并不能只根據(jù)外在特征和行為表現(xiàn),還要從根本入手,去檢測它的染色體。我們知道人類擁有46條染色體,而黑猩猩則擁有48條染色體,那么奧利弗的染色體數(shù)量是多少呢?47條,這是1977年日本動物學家首次采樣檢測的結果。

人有46條染色體,黑猩猩有48條染色體,而奧利弗的染色體數(shù)量卻為47條,這不就是過渡人種的鐵證嗎?如果真是如此,確實可以算是鐵證,但事實卻另有蹊蹺。

47條染色體是奧利弗的重要光環(huán),也是奧利弗巡回展覽的重要賣點,但這卻引起了芝加哥大學一位遺傳學家的懷疑,于是在1996年的時候,這位遺傳學家重新對奧利弗的染色體進行了檢查,檢查結果顯示奧利弗的染色體數(shù)量并不是47條,而是48條,所以顯而易見,奧利弗不是什么過渡人種,它就是一只黑猩猩,只不過是一只外貌和行為特征比較獨特的黑猩猩。奧利弗雖然只是一只黑猩猩,不過至死都沒有放棄對人類的靠近,它最后向人類的一次靠近就是它的壽命了,它活了55歲,遠超一般野生黑猩猩和圈養(yǎng)黑猩猩的壽命。


關注【深圳科普】微信公眾號,在對話框:
回復【最新活動】,了解近期科普活動
回復【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動
回復【研學營】,了解最新科普研學營
回復【科普課堂】,了解最新科普課堂
回復【科普書籍】,了解最新科普書籍
回復【團體定制】,了解最新團體定制活動
回復【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詳情
回復【觀鳥知識】,學習觀鳥相關科普知識
回復【博物學院】,了解更多博物學院活動詳情

聽說,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
做科普,我們是認真的!
掃描關注深i科普公眾號
加入科普活動群
  • 參加最新科普活動
  • 認識科普小朋友
  • 成為科學小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