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普:這幾片腐朽的皮膚,是復活渡渡鳥的全部希望
來源:物種日歷
發(fā)布時間:2021-02-23
瀏覽次數(shù):1098

我們今天要介紹的主角,是一種既不會飛又跑不快的大型鳥類。從它初為人知到宣告滅絕,僅隔了不到70年時間。由于沒留下任何影像資料,又缺少完整的填充標本,因而有人認為它的存在只是一個傳說。說到這里,你或許能夠猜出它的名字:渡渡鳥(Raphus cucullatus)。

英國自然博物館中“以假亂真”的渡渡鳥,這具假標本身上的部分羽毛來自英國女王的私人財產,泰晤士河中的天鵝 | 江南蝶衣

如今,渡渡鳥已從地球上悄然消失了300多年,我們對它的了解,仍然極為有限。在它身上究竟遭遇了怎樣的故事呢?這就要從印度洋上的一個小島說起了。

無人島上的奇怪大鳥

1598年9月,一艘荷蘭商船在前往東印度群島的途中,遭遇風暴襲擊。受損的帆船逐漸偏離了航線,意外地來到了一座無人島,它就是今日著名的海島度假勝地毛里求斯(Mauritius)。

在踏上這座荒蕪的海島后,荷蘭水手們很快就發(fā)現(xiàn)了一種行動笨拙、不會飛翔,對人類缺乏警惕心的大鳥。只需用一根木棍,就能將這些免費送貨上門的“大餐”輕松俘獲。只是,這頓“大餐”并沒有想象中的美味。粗糙的肉質、濃膩的油脂,讓水手們難以下咽失望不已。

而這種前所未見的奇怪大鳥,卻給一位叫威布蘭德的海軍水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將親眼所見記錄在了航海日記中,還將它發(fā)表在了雜志上。不過,直到這個新物種被發(fā)現(xiàn)30年后,它才有了我們熟悉的名字:渡渡鳥。

逝者如渡渡

當時光倒流到1000萬年前,渡渡鳥祖先從東南亞的叢林中飛到了這座印度洋的孤島上。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它們表現(xiàn)出了高度的適應性。由于體型不斷變大,翅膀逐漸退化,渡渡鳥逐漸失去了飛行的能力,并一躍成為了島上體型最大的地棲性鳥類。

繼荷蘭人登上毛里求斯之后,17世紀初,越來越多的歐洲人來此定居殖民。他們砍伐樹木、開辟農場、豢養(yǎng)家畜……。人類的活動徹底打破了這座原本靜謐的印度洋小島,渡渡鳥的命運也隨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

隨著人類的踏足,島上原本沒有的豬、貓、狗被帶到了毛里求斯,甚至還有隨船偷渡的老鼠和來自東南亞的食蟹獼猴。面對突然出現(xiàn)的入侵動物,沒有飛行能力的渡渡鳥顯得毫無反抗能力。尤其是豬和食蟹獼猴啃食鳥蛋的習性,更嚴重威脅著渡渡鳥的生存。而對于殖民者來說,渡渡鳥不僅是盤中的食物、槍下的獵物,還是他們取樂的寵物。由于棲息地被人類肆意破壞和入侵生物的無情碾壓,不到半個世紀,渡渡鳥的數(shù)量已岌岌可危。

1662年,荷蘭商船“阿姆納”號在毛里求斯附近海域遇難沉沒,幸存的水手維克特?埃沃特茲(Volkert Evertsz)見到了傳聞中的奇怪大鳥。令他驚奇的是,當這種不會飛的大鳥被捉后,它掙扎發(fā)出的叫聲會吸引了更多的同類前來幫助。最終,饑腸轆轆的維克特靠著渡渡鳥的肉存活了下來。但讓人難以想象的是,他的描述卻成了渡渡鳥最后的野外目擊記錄。至此,距荷蘭人第一次登上毛里求斯70年之后,原本無憂無慮的渡渡鳥,就這樣徹底地消失了。

寄予希望的殘破之軀

在渡渡鳥滅絕之初,它的不幸遭遇并沒有引起人們的過多關注。1865年,隨著英國作家路易斯?卡羅(Lewis Carroll)的兒童文學作品《愛麗絲夢游仙境》的暢銷,這種命運悲慘的動物逐漸被人們知曉。在英語中還有這樣一句俚語:“As dead as a Dodo”,譯為像渡渡鳥一樣死絕,寓意那些徹底消失和無法挽回的事情。

難道,渡渡鳥的命運真的毫無挽回的余地嗎?不幸中的萬幸,在牛津大學自然博物館中還有一件極為特殊的珍貴館藏:牛津渡渡鳥(標本號OUM 11605)。最初,它曾是一個完整的填充標本。可惜由于保存不當,標本的絕大部分因腐爛被處理掉,僅存了一塊頭骨和一塊腳骨。盡量牛津渡渡鳥的經(jīng)歷曲折,但它卻是世界上唯一僅存軟組織殘余的標本。從標本中提取的DNA,有可能是未來人類復活渡渡鳥的希望。

逝者如渡渡,渡渡鳥從發(fā)現(xiàn)到消失,如“曇花一現(xiàn)”般令人惋惜。但作為首個有明確記載因人類活動而不幸滅絕的動物,渡渡鳥的滅絕之殤,更值得人們反省和深思。




關注【深圳科普】微信公眾號,在對話框:
回復【最新活動】,了解近期科普活動
回復【科普行】,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動
回復【研學營】,了解最新科普研學營
回復【科普課堂】,了解最新科普課堂
回復【科普書籍】,了解最新科普書籍
回復【團體定制】,了解最新團體定制活動
回復【科普基地】,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詳情
回復【觀鳥知識】,學習觀鳥相關科普知識
回復【博物學院】,了解更多博物學院活動詳情

聽說,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
做科普,我們是認真的!
掃描關注深i科普公眾號
加入科普活動群
  • 參加最新科普活動
  • 認識科普小朋友
  • 成為科學小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