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航空航天、AR和VR…全國科技周深圳分會場啟動
發(fā)布時間:2021-05-25
瀏覽次數:1789

以篳路藍縷開拓,創(chuàng)人文科技騰飛。5月23日上午,2021年全國科技周暨灣區(qū)青少年科學素養(yǎng)論壇活動在深圳第二外國語學校正式啟動。

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長趙立,深圳市科協(xié)副主席張治平,深圳市教科院副院長李桂娟,國家首批航天員、空軍一級飛行員、大校潘占春,以及來自粵港澳大灣區(qū)和長江三角洲多個城市的科技教育工作者代表和師生,通過線上線下共同參加了涵蓋人工智能領域、航空航天領域、AR和VR科技等領域的豐富多彩的科技活動。

本次活動由深圳市教育局支持、深圳市科學技術協(xié)會主辦、深圳第二外國語學校與深圳市科技傳播促進會聯(lián)合承辦。主要聚焦人工智能領域和教育領域的AR、VR應用場景,探討在基礎教學的前提下,如何更好地開展航空航天科普教育。

聚焦創(chuàng)新打造科技教育新特色

深圳第二外國語學校黨委書記、校長王東文在致辭中表示, 抓創(chuàng)新就是抓發(fā)展,謀創(chuàng)新就是謀未來,創(chuàng)新是當今時代的重大命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yè)變革加速演進,更加凸顯了加快提高我國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的緊迫性。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奮斗,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擔當。我校歷來高度重視對學生的科學興趣的引導和培養(yǎng),把科技教育作為學校特色化發(fā)展的重要抓手,把科普推廣作為學校優(yōu)質化展示的重要平臺,引領學生了解更多科學知識,掌握更多科學方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為黨和國家培育更多具備科學家潛質的青少年群體?!蓖鯑|文說。

隨后,深圳市科學技術協(xié)會黨組成員、駐會副主席張治平表示,科學普及應當超越知識價值層面,更加重視科學精神、科學方法、科學文化層面的培育。線上+線下、沙龍等多樣化創(chuàng)新科技教育的形式值得多去嘗試,也是為豐富全國科技活動周深圳分會場的內容而做出的新舉措,更是為青少年科學素養(yǎng)提升貢獻力量。

活動第一講,由深圳市科技傳播促進會會長、國家首批航天員、大校潘占春帶來《航天員是如何煉成的》專題講座。潘大校帶領大家回顧了世界航天歷史及我國航空航天崛起過程,詳細解讀了對大眾相對陌生的航空工作流程,分享了當時參與航天工作時的故事,也讓在座師生理解了航天員的艱辛與背后不為人知的努力付出。

潘占春從青少年喜好的角度出發(fā),用舉重若輕的方式、普通淺顯的語言為在場學生們普及航空航天科技的知識,讓他們能感同身受地體驗到科技的魅力。

線上線下結合,多方分享促科技交流

隨后,來自深圳技術大學的彭小江副教授帶來了《現(xiàn)代人工智能技術與應用》的專題講座,為大家詳細講述了人工智能歷史發(fā)展的三個階段及人工智能未來展望。彭教授從STEM教育為出發(fā)點提出,現(xiàn)今時代下的人工智能,是不會再退出科技主流舞臺的,只會回歸平民化,因為現(xiàn)狀正處于新科技的發(fā)展浪尖。

深圳大學徐明教授也圍繞人工智能主題進行專題講座。徐明通過在??萍冀逃咐治觯约岸嗄杲虒W及學生反饋,給在座師生帶去未來科技學習與科技教育展望。

來自粵港澳大灣區(qū)和長江三角洲多個城市的科技教育工作者,以線下講座+線上直播的方式,就“創(chuàng)客賦能的校園人工智能教育活動”、“人工智能創(chuàng)新教育”、“校園AR/VR 教育”等熱點話題進行交流分享。

除專題講座外,本次活動還特設了沙龍+產品秀的方式進行多元科普教育,活動邀請了7家高科技企業(yè),配合學校原有的航空航天科技設備與教學資源,展示了航空航天VR博物館、航天仿真VR探索、人形機器人、古代科技產品等,保證了尖端高科技產品能與學生切實互動,實現(xiàn)科技產品展覽與互動體驗。

采寫:南都記者 周正陽

深圳科普匯總深圳最全面的科普活動:點擊查看深圳科普活動匯總

1、關注深圳科普訂閱號(深圳科普匯集深圳最全面的科普活動)

2、回復關鍵詞“本月活動”查看深圳最全面的科普活動

聽說,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